
走在贝尔格莱德街头,你可能会恍惚——山东高速的工人们顶着40℃高温在铺“多瑙走廊”快速路,总统武契奇亲自跑来给中国工人送水,管这条路叫“未来之路”。不远处中银两融,中国水电五局刚拿到贝尔格莱德绕城公路的履约证书,20多公里公路硬是挖出4座隧道、架了22座桥,提前200多天完工不说,还给当地建了篮球场足球场。塞尔维亚人现在进城快了一小时,堵在路上的怨气都化成了对中国工程队的点赞。

但中塞的紧密关系还不止于此。去年他们进口中国防空导弹时中银两融,咱们直接派出运-20大机群,浩浩荡荡穿越好几个国家送货上门。这种阵仗把欧美媒体都惊着了,毕竟往常这种操作只出现在电影里。塞军军官喝着咖啡闲聊时还惦记着:“啥时候能买中国的五代机啊?”这种信任,在欧洲国家里真找不出第二家。
文化上也没闲着。上个月国博书画院专家飞过去办讲座,把富春山居图里的行旅故事讲给塞尔维亚听众听。原本担心老外听不懂山水画意境,结果现场互动时,当地人追着问“黄山迎客松到底多神奇”,急得翻译直冒汗。十月他们还要在贝尔格莱德搞“中塞友谊70年画展”,这文化交流的密度,跟走亲戚似的。
中银两融
但最让人意外的可能是武契奇的选择——当中国邀请他参加九三抗战胜利阅兵时,他爽快接下了请柬。要知道,某些欧洲大国此时还在左右摇摆。他视察工地时还漏了句真心话:“中方说过能满足我们任何要求。”这话在外交界堪称烫嘴级别,可双方谁都没当威胁,反倒像老友间随口的承诺。
回头看看这份情谊怎么炼成的。经济上中国投资占了塞尔维亚外资存量三分之一,匈塞铁路铺着铺着就成了“一带一路”欧洲支点;军事上卖装备不附加政治条件;文化上从书画展到自贸协定(中东欧第一个!)全面开花。更关键是那份共同记忆——塞尔维亚二战时没向纳粹献花的骨气,中国至今念念不忘。

小国在大国博弈里常被当棋子,可塞尔维亚捏着中国邀请函,倒像握住了主动权。当武契奇今秋站在天安门观礼台时,欧洲某些政客大概要重新盘算:这“钢铁友谊”里没有施舍与依附,只有互相成就的底气。
朋友贵在雪中送炭,国与国又何尝不是?当别人忙着画圈子时,真诚伸出手的中银两融,终会收获铁杆伙伴。
双悦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